
五年来广东奋楫扬帆, 成为全国首个12万亿GDP省份
五年初心如磐,五年砥砺前行。广东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在南粤大地绘就一幅壮丽画卷。
自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召开以来,广东地区生产总值从9万亿元迈上12万亿元新台阶,总量持续位居全国第一;“双区”、两个合作区建设取得新突破,牵引带动全省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居民收入稳步增加,2021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5万元;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绿色低碳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新征程催人奋进。面向未来,广东坚持把新发展理念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谱写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广东篇章。
■采写:新快报记者 黄闻禹
创新发展:
区域创新能力连续5年居全国首位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自2017年起,广东区域创新能力连续5年位居全国首位;2021年,全省研发经费支出超过38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14%,发明专利有效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稳居全国第一。
回望五年奋进路,广东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工作布局上把创新摆在核心位置来抓来谋划,制定出台“科技创新十二条”,组织实施九大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强省和人才强省,坚定不移地走创新立省之路。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十三五”期间,全省进入世界500强企业从7家增加到14家,规上工业企业超过5.5万家。通过出台“科技创新十二条”等激励政策,广东激发企业创新主体活力,培育了一批创新标杆企业,一批掌握颠覆性技术、拥有爆发成长潜质的未来型企业不断涌现。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2017年的3.3万家增加到2021年的超过6万家,稳居全国首位。“专精特新”企业是中小企业创新的重要发源地,截至去年,广东累计培育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8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29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704家。
产业升级步伐加快,发展新动能不断增强。广东深入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六大工程”,全面布局“链长制”,加快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高起点培育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不断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数据显示,2021年,广东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实现增加值49069.97亿元,同比增长8.3%,增加值占GDP约四成,战略性产业集群建设成效显著。
协调发展:
“一核一带一区”发展迈上新台阶
2021年珠三角九市GDP总量突破10万亿元;“万亿俱乐部”城市增至4个;全省布局建设95个省产业园,贡献了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四成以上的规上工业增加值……近年来,广东把提高发展平衡性协调性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高质量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
目前,珠三角核心区发展能级不断提升,广州、深圳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佛山、东莞进入万亿元城市行列。沿海经济带海上风电、核电、绿色石化、海工装备等产业特色突出,巴斯夫、埃克森美孚、中海壳牌等百亿美元重大项目纷至沓来。北部生态发展区则加快绿色发展步伐,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绿色低碳产业等加快发展。
教育、医疗等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加快向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布局。历史性实现本科院校、高职院校、技师学院、高水平医院21个地市全覆盖。省内对口帮扶机制不断完善,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启动建设,深汕特别合作区、深河产业共建示范区加快建设,出台支持老区苏区和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有力破解了城乡发展、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基础设施通达程度不断提升。随着赣深高铁在2021年底正式开通,广东实现了“市市通高铁”,全省21个地市全部可在三小时内通达。
今年的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久久为功,系统性解决区域发展不协调问题,积极探索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和模式,力争年年都有新进步,努力把短板变成“潜力板”。
广东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