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下称《意见》)正式发布。
《意见》指出,选择运行安全规范、风险管理能力较强的区域性股权市场,开展制度和业务创新试点,加强区域性股权市场和全国性证券市场板块间的合作衔接。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预示着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与全国性证券市场板块有望实现更紧密的互联互通。
资料显示,目前证监会等相关部门共批复35家区域性股权市场开展运营。截至2021年底,这些区域性股权市场服务中小微企业18.68万家,服务企业累计实现各类融资1.66万亿元。去年,区域性股权市场新增中小微企业12496家,为7078家企业实现各类融资2448亿元。
与此同时,相关部门还批准天津、上海、北京、浙江、重庆、宁波等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开展多项制度和业务创新试点,包括根据不同挂牌企业质量建立分类分层管理体系与相匹配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以及试点私募股权基金份额转让业务等。
“事实上,多家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在积极开展制度和业务创新试点同时,也在摸索如何实现彼此业务的互联互通。”一位区域性股权市场业务总监向记者透露。此前,个别区域性股权市场呼吁选取运营规范、信息系统容量大、安全稳定、技术人才储备充分的信息系统,作为统一后台供各家区域性股权市场使用,从而将各家区域性股权市场股权托管、交易撮合、登记结算等业务集中到统一后台完成,由此统一各家区域性股权市场的挂牌交易规则与金融服务体系,实现一家企业在多家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融资,大幅拓展企业融资渠道与综合金融服务能力。
“目前,部分区域性股权市场对此颇感兴趣,都在积极协同推进实现信息互通、市场共建、协同服务、创新研究、监管协作等方面的新型合作模式。”他透露,但区域性股权市场能否在更大范畴打破地域限制,还需相关部门批复。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意见》出台,市场开始期待区域性股权市场与全国性证券市场能尽早实现更顺畅明确的企业转板IPO机制。
“目前,我们向主板、科创板或新三板推介企业,仍然以个案为主。缺乏统一明确的企业转板IPO操作细则。”这位区域性股权市场业务总监向记者透露,若企业转板IPO操作细则能得到进一步明确,无疑将有助于区域性股权市场吸引更多优质初创企业进行“孵化”。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这也给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构成新的业务挑战,即如何让挂牌企业在满足IPO上市财务条件前,在信息披露与运营架构等方面也能提前实现上市公司标准。这意味着区域性股权市场不能仅仅局限于金融服务平台,还需整合各类专业资源对企业进行全方位的“孵化培育”。
从创新试点到探索互联互通
记者了解到,在相关部门指导下,如今多家区域性股权市场已获准开展制度和业务创新试点。一是要求试点机构转变原有的交易所思维和模式,充分发挥区域性股权市场贴近当地的特点,重新梳理场外私募市场的业务逻辑和业务体系,简化推荐挂牌等入场手续,依据非必要不披露原则降低企业信披成本,根据企业质量建立分类分层管理体系以及与各层次企业相适应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和资本市场普惠服务体系,有效增强了区域性股权市场服务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核心功能;二是允许符合条件的区域性股权市场开展私募股权基金份额转让等创新业务。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目前这些区域性股权市场也取得不菲成绩。比如浙江与宁波两家区域性股权市场通过建立分层分类企业管理体系、开辟新三板绿色通道等措施,积极推动当地优质企业挂牌融资。去年,这两家区域性股权市场新增国家级及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7家;新增私募已投企业112家,各类优质企业数量较上年同期均有显著提升。
此外,部分区域性股权市场则在拓展中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服务方面有所建树。比如他们一面通过企业筛选、融资路演、大宗转让、提供投后管理等方式,积极推动创投机构投资优质企业,一面与银行合作推出专属信贷产品、积极探索“可转债+担保”等模式,协助中小微企业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
值得注意的是,越来越多区域性股权市场还充分发挥地方资源整合优势,与当地政府积极开展业务协同,提供对挂牌且有提供工商对接、财政支持、政府引导基金和政策性担保机构参与融资等支持性措施,助力这些企业更好发展。
前述区域性股权市场业务总监向记者透露,目前他们也将部分制度与业务创新试点成效与操作经验向其他同行输出,在这个过程中,双方都对打造统一技术平台与操作规范实现业务互联互通颇感兴趣。因此此举可以既令优质企业在多个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融资,大幅拓宽后者的融资渠道,又能凭借各个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的差异化投资者群体与投资策略,满足企业不同发展阶段融资需求同时为投资者提供新的项目退出渠道,令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交投更加活跃。
记者多方了解到,目前在相关部门指导下,个别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正积极引入区块链技术,实现信息互通、市场共建、协同服务、创新研究、监管协作等方面的业务合作,从而为彼此业务操作规范“一致化”奠定技术基础。
“目前,不少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对打破地域限制实现业务互联互通颇感兴趣,此举能更大范畴集聚各类资本与专业机构,为挂牌企业更好成长提供更多助力,但地域限制能否实现更大范畴突破,还需相关部门批复。”他指出。
业界期待挂牌企业转板IPO更“顺畅”
值得注意的是,在《意见》出台后,业界对企业转板上市流程进一步顺畅明确充满期待。
“以往,区域性股权市场都是主动与上交所、深交所进行对接,推荐相关优质挂牌企业开展IPO辅导,但这些企业最终能否成功转板上市,主要以个案操作为主,缺乏相对统一的操作准则。”一位券商投行部门人士向记者透露。如今在《意见》出台后,不少券商投行部门都认为相关部门将加快制定相关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企业转板上市的操作细则,针对挂牌企业登陆不同资本市场(主板、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新三板)提供差异化的明确准入门槛,从而实现多层次资本市场更紧密的互联互通。
多位区域性股权市场人士向记者透露,在《意见》出台后,他们正积极加强与国内三大证券交易所、新三板运营机构的合作,一面通过深化专板建设、延伸服务基地服务深度等措施,为优质挂牌企业提供上市培训、咨询等服务以及精准的资本市场政策解读和上市路径规划分析,不断提升上市培育辅导能力;一面则与多家证券交易所共同谈判如何构建更明确的挂牌企业转板上市操作细则,以便挂牌企业能更好地落实转板上市操作规范。
记者多方了解到,要做好这项工作,绝非易事——首先,区域性股权市场需在企业初创期和成长期进行资本市场相关培训,建立企业规范治理意识,推动挂牌企业在上市前2~3年进行股改和培育辅导,强化公司治理能力、合规水平和发展能力,充分发挥区域性股权市场在培育企业上市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其次,针对转板IPO发行审核环节容易出现的共性问题,区域性股权市场需联合各类证券交易所推动保荐机构辅导“前移”,以更长时间范围和更多维度检验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和真实财务情况,结合区域性股权市场企业数据库开展多维度信息审核,持续提高挂牌企业在注册制下的转板IPO效率。
“这意味着未来区域性股权市场的定位将随之发生不小转变,以往区域性股权市场主要聚焦金融服务,未来它一定要集聚各类专业资源与不同类型资本,改变以往资源高度分散、资本服务相互割裂等局面,推动企业在成长过程更好实现融资同时,持续督促他们规范经营以达到上市公司标准。”一位区域性股权市场负责人向记者指出。
(作者:陈植 编辑:曾芳)
融资渠道融资中小微企业上一篇 没有了